一端是职业院校用心培养的学生,另一端是国家科研计划单列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既让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又让高精尖的工作岗位“不拘一格降人才”变为现实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事情,只要刻苦钻研,孜孜以求,自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职校生高晨阳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这件事正在证明着,即便是职校生,同样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作为用人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的人员大多是博士、至少也是名校毕业的硕士生,与高职院校的学生似乎没有任何的交集,因为这是一个以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理论、实验、设计和生产为一体的研究院,他的单位性质决定了人才的高度。但事实上,近些年,研究院招录的人员中同时也考虑技术过硬的因素,尤其是对获得过国家技能大赛的高职生开了一扇门,这扇门的开放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一方面使大家意识到,高端的企业要有博大的用才胸怀,要有吸纳天下英才而不问出生的胆识和气魄,那些敢于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突破的用人单位,必然会走的更远一些;另一方面破除了人们对于高职生只能从事一线技术技能岗位的刻板印象,让高职生身处高精尖的技术行列中,与本科、硕、博生同台竞技,这是一种人才观念上的更新,也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的重视。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高晨阳来自于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自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普通的高职院校,之所以能够在大浪淘沙的舞台上展现自我,离不开的是自身不断追求卓越的品质,更得力于国家和各级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使得职业技能人才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在刚刚结束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以16金14银5铜和17个优胜奖的成绩,再次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名,中国的职业技能人才正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技能水平,这是令人振奋而又倍感压力的消息,振奋来源于我们并没有落后于世界,压力则来自于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时刻面对着别人的超越。因而,在我看来,技能大赛只是一个平台,但汇聚的却是对职校生职业水准和职业技能的终极检验,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专一行,将有限的生命投放到职业生涯的无限可能之中,这就是职校生应该从高晨阳身上挖掘出的最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刊载于《学知报》(2019-09-14),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