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职教视点 正文

“双师型”教师建设中不可忽视团队协同

发布部门:职业教育研究院时间:2019-10-28

  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高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在如何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上,“双师型”教师无疑是职业教育显著特点。今年1月份,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从2020年开始,职业院校教师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而倾向于从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聘用,这就释放了一个信号,“双师型”教师正在提升“门槛”,既要有企业的相关技术背景支撑,还要有高校教师的从教资历,“双师型”教师必将高度融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为职业院校的教学增添实实在在的“职业底色”,这也使得职校教师更有职业尊严和职业归属感。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133.2万人,其中,中职专任教师83.4万人,高职专任教师49.8万人。“双师型”教师总量为45.56万人,其中,中职26.42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1.48%;高职19.14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9.70%。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双师型”教师占比普遍较低。在增强职业院校师资配备方面,教育部等四部门最新发布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职教师资12条”)可以说是未来“双师型”建设的重要指针。但方案中较少提及“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问题,此点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职业教育是不断强化“理实融合”和“知行合一”的过程,教学理论与具体实践交替进行、融合统一,从而实现了师生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效果。通过“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传授,学生习得可以迁移的技术和能力,胜任一线工作岗位。实际上,职业教育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概念,更是一个团体的概念,“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更为紧迫和重要。职业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不同知识层面的老师来授课,个体的老师不可能是全才,这是“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前提,将政校行企相关人员组合成“双师型”教师团队,补齐各自的短板,全方位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当然,“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职业院校要以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对于学校重点扶持的团队要实施成熟一批、立项一批;评估一批、结项一批。通过立项整合校内外的优质教师资源,以团队的集体智慧促进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从而不断激励团队和教师创新思维、开拓视野,将专业建设与团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整体影响力来考量个体教师的绩效待遇、职称晋升等,以此来确认该教师是否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能否胜任“双师型”教师团队的要求。这是真正贯彻落实“职教20条”和“职教师资12条”的突破点和关键处。


刊载于《学知报》(2019-10-28),转载请注明



Copyright©2019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开放大学)  职业教育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厦门市前埔南路1263号  TEL:0592-5909587  0592-5909582  E-mail: zhiyejiaoyjy@xmcu.edu.cn

闽ICP备11005956号-4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719